生命科學與人類的命運密切相連,生命科學聯結著人類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,人們通過探討其生存模式、行為規范等內容,解答關于生命起源、存在與演化的疑惑,從而展開對于生存發展的意義以及宇宙時空演變規律的探索。
生命科學研究的內容是多層次的,就目前所界定的生命系統本身而言,依照現代生物學上的劃分共有九個層次,即細胞、組織、器官、分系統、個體、種群、群落、生態、生物圈,每一個層次都是一個生命系統,其內容又可分為一些子生命系統。
一方面,科技館中傳統的展陳方式很難將微觀事物、宏觀事物及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表達清楚;另一方面,如果按照教科書上的內容形式簡單地呈現出來,則非常容易失去科技館科技傳播的互動性特征和優勢。
傳統生命科學主題展區具有局限性
傳統的科技館中的生命科學主題展品,普遍缺乏能夠讓學習者沉浸其中的科學感染力,其表現形式多以標本、模型、展板等陳列展示為主,輔以影像和多媒體,缺乏啟發和互動的元素,可歸納為以下三個層面的局限性。
展陳內容的選取局限
多為教科書似的呈現,而不具有敘述性的引導和啟發,缺乏熱點生命科學主題的提煉呈現。
展示方式單一
多以傳統的展陳項目(標本、模型、展板)為主,著重于解釋科學名詞、經典定理,傾向于靜態的、概念化的直接呈現。觀眾在參觀的時候容易產生疲勞感,展陳項目不容易持續抓人眼球。
缺乏互動性
互動性分為行為上的互動和思想上的互動??萍拣^重要的目標之一是通過積極的、能夠獲得認知的參與和實踐來幫助人們熟悉科學。
虛擬現實技術的交互性特征與開放性特征
虛擬現實技術(Virtual Reality)是一種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系統,可以營造視覺、聽覺、觸覺等多感官體驗的虛擬環境,讓觀眾不僅可以在栩栩如生的擬態情境里實現互動體驗和信息交流,還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體驗對虛擬場景中的事物的變化做出反應。
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感特征
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感特征是指觀眾可以沉浸在虛擬環境之中,通過聽覺、嗅覺、觸覺、味覺、視覺等多種感官功能感受虛擬環境中的一切,進入到一個沉浸式體驗環境。
虛擬現實技術的構想性特征
它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,通過通俗、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。生命科學主題探索則具有多層次性,這是由生命科學的學科特征和研究內容決定的。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分為細胞、組織、器官、分系統、個體、種群、群落、生態、生物圈。
生命科學研究經歷了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,對于未來生命的構想,對于科學命題的猜測,都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呈現,這樣大大拓寬了人類的認知范圍,更好地激發了參觀者無窮的想象力。
(本文部分配圖及觀點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)